室内空气质量的认识盲区 |
我国在2003年发生非典时才开始真正关注新风量,卫生部04年2月到4月组织开展全国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监督检查,抽检结果令人吃惊:全国共抽检了60多个城市具备集中空调设施的937家公共场所,包括宾馆饭店、大型商场、超市,检测样品5600件。其中属于严重污染的集中空调新风系统有441家,占抽检总数的47.1%,中等污染438家,占抽检总数的46.7%,合格58家,仅占抽检总数的6.2%。北京市卫生局也于去年分三批对北京80家左右的公共场所的中央空调卫生状况进行抽查,检查结果90%属于严重污染。
在广东省首次空气质量调查活动中,主办方对50个自认为室内空气污染严重的家庭和单位进行检测,结果发现大多数室内空气污染物(甲醛、氨、氡、苯和TVOC)并没有超标,而共同的特点是通风不好,也就是说新风量不足,主办方进而对他门进行关于新风量认识的调查,结果令人吃惊,绝大多数人没有新风量的概念,少数人听说过,没有一个知道有这个国家标准,更没有一个知道30 m3/h•p的最低限量。 人们往往知道影响IAQ的,主要是装修建材和家具,却不知道使用过程中新风量对IAQ的影响有多大。我们每天要消耗12公斤(10m3)的新鲜空气,相对于水和食品来说,空气是人体最大的消耗品,而都市人有70~80%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,老弱病残和儿童在室内的时间更长,可达90%以上,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:室内空气是我们最大的消耗品。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最低新风量标准是根据人体呼吸所产生的CO2浓度来确定的,要保持CO2浓度稀释在0.1%以内,必须保证平均每小时每人的新风量在30立方米以上,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日本、南韩、新加坡、瑞典等国家室内空气标准中,CO2的浓度都规定(或推荐)在0.1%以内,我国也不例外。 |